2023年,中铁十一局五公司重庆轨道15号线项目礼学路站主体结构提前38天封顶、金山寺站创造主体结构11个月封顶的“铁建速度”、礼学路站至金山寺站TBM区间提前15天贯通……该项目先后收到重庆市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两封表扬信。在这两封表扬信的背后,是一群人的勠力同心,是一群人的日夜坚守。
“‘闹市’中搞工程,开局遇阻”
该项目二期工程起于曾家站,止于九曲河东站,线路全长32.8公里,共设车站11座,最高运行时速达140公里。该公司承建礼学路站~金山寺站~欢乐谷站~九曲河东站(不含)三站三区间、九曲河停车场出入线区间、九曲河主所,线路总长7.906千米。
礼学路至金山寺区间隧道是该项目的重难点控制性工程之一,礼学路站能否如期施工,将直接影响是否能够按期完成施工任务。
研讨施工方案(李红辉 摄)
“我想过征地拆迁难,没想过这么难。”在提及项目2021年9月入场后的几个月,该项目书记李均强感慨道。礼学路站征地情况特殊,前期建设局明确表示礼学路站与两江产业集团商业综合体开发设计方案没有确定,礼学路临时占地手续无法办理。
为尽快拿下礼学路站所需红线用地和临时用地,全面打开工作面,该项目成立党员先锋队,制定项目经理亲自抓、项目书记总负责的领导机制,党员队伍明确职责,细化任务,分工协作,多次实地踏勘,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重点针对工程急需解决的问题制定征迁方案,以时间换进度,以诚意换理解,通过“以点带面”“上下联动”的征拆方式,成功将永久用地和临时用地拿了下来,为施工生产扫除障碍。
先锋旗帜飘扬在一线(李红辉 摄)
“围护桩施工下方发现既有管道,无法进行下一步施工。”正当大家沉浸在人员、设备进场,施工有条不紊进行时,又一个难题摆在大家面前。
礼学路车站主体施工区域紧邻住宅区,通信线、雨污管等管线错综复杂,涉及产权单位多,迁改手续繁杂,地方协调难度大,导致现场无法大面积展开施工,施工一度停滞不前。“机器、人工停下来的每一天都是项目的损失。”该项目土建总工王宾在工程部例会中强调。为了解决突发问题,工程技术部全力运转,研究图纸,调整施工方案及迁改方案,将问题解决在一线,工作部署在一线,经验总结在一线,以最快效率解决问题,抢到施工时间。
2022年6月8日,礼学路站围护桩施工全部完成;2022年9月10日,礼学路站主体结构第一仓底板浇筑;2022年11月5日,礼学路站TBM始发段顺利封顶。
“别人都说我俩是办公室的‘守门人’,但是每当方案通过论证,现场顺利施工时,我们觉得一切都是有意义的。”负责施工方案撰写的副总工胡浩和工程部部长李密相视一笑。
就这样,建设者们忙碌的身影和夜晚下灯火通明的办公室共同见证了工程的一步步成长,为施工顺利推进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但礼金区间右线复合式TBM“铁军4号”顺利始发后,更大的挑战接踵而至。
“这是我修过的坡度最大的隧道”
“沿着银灰色的隧道从入口到出口共有1600.119米,在这不足两千米的道路上,我们走过889环管片,1958.173吨钢筋,9849吨水泥和100余名建设者的234个日夜。”礼学路站至金山寺站TBM区间右线贯通时,项目机电总王磊感慨道,与这个区间隧道的每个故事都历历在目。
“这个区间隧道的坡度没有写错吗?”第一次看到区间隧道图纸的技术员陈远洋说道。礼学路至金山寺区间右线共设三条平面曲线,半径分别为700、1400、1300米,其余为直线段。线路纵坡为“人”字坡,最大坡度为44‰,远超同类型隧道的坡度。
“复合式TBM可以根据施工设计参数,行走线路实现自动化定位。”项目经理赵建伟信心满满地说道,TBM“走路”时,能根据配备的定位系统,该转弯时自动转弯,该直的时候自动直。同时,隧道外设立的监控系统,可以实时自动监控它的掘进姿态,防止它“走神”。
和预想中的一样,在多重保障下,TBM沿着既定线路掘进,偶然有“走神”,也及时被拉了回来,但是大家却忽略了大坡度对管片拼装的影响。
“这是我修过的坡度最大的隧道,坡度一大,管片拼装的平整度就很难保证了。”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该项目质量部部长张茂林说道,管片之间的误差虽然我们肉眼难辨,但却对隧道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实现误差在6毫米以内的平整度,关键在于注几次浆,一次注多少,但由于缺少相关经验,没人能给出确切答案。
施工现场(李红辉 摄)
区间隧道的掘进在困难中展开,要如何在没有任何可借鉴经验的情况下攻克管片拼装质量的问题,一场与注浆展开的“持久战”拉开序幕。
“我们把测量室、安全部、技术部、质量部等部门办公室都搬到了‘洞内’”,王磊介绍,“为更好监测管片拼装质量有关数据,我们实行24小时跟班作业、轮岗监控,记录注浆数据、测量管片平整度、实时调整TBM掘进姿态。”
2023年的夏天,重庆如同一个巨大的蒸笼闷得人喘不过气。在高温高湿的隧道内部,话音刚刚落下,眼镜上便有了一层水雾,但就是在这个巨大的“桑拿房”里,建设者们的步履异常坚定,义无反顾。
建设者们一班接着一班换,一手数据资料越来越厚,管片拼装质量控制的方法路径也越来越清晰。
在掌握TBM掘进、管片拼装、注浆等“一手数据”基础上,项目多次召开专家论证会,制定解决方案,编制《TBM区间隧道施工质量管理办法》,明确人员职责、质量管控标准;运用“互联网+BIM”技术,依托“三级联动”智慧监控系统、设备运行监测系统等对现场全方位、无死角实时监控,实现对地表沉降数值、TBM掘进姿态、注浆质量等的数字化管控,确保工程高质量推进,为此区间顺利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后续不良地质情况施工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只要人心齐,泰山也可移”
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是重庆市首条城市轨道快线,西起曾家站,东至两江影视城站,主要串联大学城、西部物流园、龙盛中心等重点功能区以及科学城铁路枢纽、江北机场、复盛高铁站等主要交通枢纽,支持北部科技创新产学研三城一体发展,填补礼嘉、人和等人口集聚区东西向轨道空白。
该项目是二期工程线路最长、体量最大的标段,也是公司目前为止在重庆主城区体量最大的市政轨道项目。在这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该项目的建设者们一边展示着“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勇毅,一边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开展五小创新活动(李红辉 摄)
“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被时刻关注着。”作为项目负责人,赵建伟身上的担子无疑最重,安全、质量、进度、效益四座“大山”压在他的肩上,当被问到是如何把工程推起往前走时,他笑着说:“现在取得的成绩多亏了我的团队和我的‘兄弟们’。”
该项目部现有职工57人,其中党员14人,团员青年30余人。他们中有见证“兵改工”的最后一批老铁道兵,也有刚刚踏出大学的蓬勃少年,他们有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社会身份,但大多数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第一次接触此类型的轨道项目”
“项目涉及专业多,不仅有明挖车站、暗挖车站,还有TBM区间,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赵建伟说,针对项目年轻人居多,且大多数人从未有过相关工程建设经历的情况,项目积极搭建人才提升平台,高质量开展“导师带徒”“专业技术培训”“我与先辈比奋斗” 座谈会、“青年大讲堂”等活动,帮助青年快速成长成才。
项目开展团青活动(李红辉 摄)
这支青年团体也不负众望,在建设工期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劲往一处使,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围绕轨道施工建设情况,开展技术攻关、科研立项活动,以奋斗执笔,绘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以行动筑基,在不断磨砺中奋勇向前,为项目的持续发展积蓄力量。
“虽然我们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轨道项目,但是我相信只要人心齐,泰山也可移。”该项目常务副经理张彪说道。为了增强整体的凝聚力与战斗力,该项目做深做实“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在重大节假日期间因地制宜地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培养职工的团队精神;针对一线作业人员对基础保障、生活质量、精神文化的需求,常态化开展“送清凉”“送温暖”“送体检”“送文化”活动,把家的关爱送进所有参建人员的心坎里。
施工全景(李红辉 摄)
心与心的距离近了,项目的施工环境也愈加和谐,在全体参建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项目部先后实现礼学路车站主体结构提前38天封顶、金山寺站三层明挖车站11个月全面封顶、礼学路站至金山寺站TBM区间提前15天贯通等佳绩,为项目后续施工抢回了宝贵时间。
“这个夏天所有的努力都值得了,我们离胜利目标更近了。”区间隧道贯通及车站主体结构封顶的喜悦在此刻涌上了每一位建设者的心头,他们深知,这只是该项目漫漫建设路上的一小步。但毋庸置疑的是,未来有一天,他们定将坐上这条140公里每小时的快轨,那时由内而外的自豪感将是他们在奋斗岁月中获得的最珍贵的赠礼。
【编辑:敏业】
相关新闻